忻州实验中学杨宝钧:优异的成绩是我们坚定不移推广经典诵读的底气
编者按:5月16日,道中书院·第五届全国中小学校长论坛在信阳开幕,5月17日,道中书院特约讲师、山西省忻州实验中学杨宝钧校长和德育负责人孟金松老师论坛晚上联袂宣讲。论坛间隙,会务宣传组张艺凡老师采访了两位讲师,连缀成文,文字尚粗略,未经两位讲师修饰,望智者观其大略。
初见杨校长,平易近人,很温和,端正的肩背散发着自信和笃定,有着西北人的质朴,内敛而不失睿智。孟金松老师性格活泼,深谙传统文化经典内容,气质充满诗意,这真一组最佳拍档,我们的交流在杨校长和蔼的微笑中开始。
问:杨校长您好!初、高中的学习时间是很张紧的,贵校仍然能挤出时间读经,而且成绩升学率一览表中两次大指标幅度攀升,这中间有必然联系吗?
答:有啊,虽不全是读经的功劳,读经一元带动多元的优点有目共睹。我们忻州实验中学成立于1999年,是山西省的示范高中、山西省义务示范教育学校、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在校学生五千多点,教职工四百一十来人。我们是一所完全中学,高中二十轨,初中十轨,办学质量在地级忻州市来说处于第二位。优秀的办学成绩也为我们推广读经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压力相对来说要小点儿。我们的办学理念是“发展学生,成就教师,回报社会”;我们的学生培养目标是“习惯良好,兴趣广泛,身心健康”。
实话讲,读经在学校的推广中,一直是曲折前行的。
我们最早接触传统文化是2009年的8月份,当时大同国学的张亦冰校长在我们学校做了一场讲座。那个时候是与传统文化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也由此认识了 《弟子规 》,之前是不屑一顾的,听了讲座以后才发现《弟子规》里面原来蕴藏了这么有价值的内容,这也开启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可以说,张亦冰校长是忻州实验中学传统文化的播种者和启蒙者,开启了实验人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我们现在仍然保持着密切的联系。2010年开始,我和学校的一些主要的管理干部也出去参加了一些讲座和学习,我当时还是副校长。2011年的时候我们学校举办过一次大型的传统文化论坛,全校近300位教职工参加了学习。我们也开展过一些其它方面的活动,比如成立了德行社、国学论坛、茶友会等组织。但基本上是一种自发式的学习,我们虽然每年也安排老师们外出学习,但是整体而言,缺乏系统性的落实规划,效果不是很好。
2014年秋季至2015年秋季,属于系统规划和初级实践阶段。2014年孟金松老师重新受聘于实验中学之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开始从学校层面系统化地推进传统文化的学习。到底怎么做?原来仅仅是有兴趣的老师组织了一些活动,但是老师们教学的压力很大,时间特别紧,要他们来推动这个事情是很难的。所以必须有一个专人来负责来规划这个事情,但是谁来做呢?孟金松老师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他在建校初期就在实验中学任教,辞职之后长期在外面学习传统文化,做义工,达七年之久,是最理想的人选。所以也就有了孟老师的重返实验,回来之后,他担任学校传统文化专职教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孟金松老师是全面开启忻州实验中学的传统文化学习高潮的一位关键性人物。也正是因为孟老师的重新加入,我们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正式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的阶段。
2015年是一个摸索阶段。我们成立了传统文化实验的领导组和项目组,最初的定位是以《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为主。在孟老师的主持下,我们在每个年级设立了两个实验班,但是客观地说,实验班并不成功,群众基础薄弱,基本上是孟老师一个人在做。我们也开发了一些课程,设计了一些活动。现在来回顾,这个阶段,我们只是开了个头,但效果呈现出来不是很好。但是在这一年里,有一个重大的变化是,国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支持,越来越肯定,我们的信心也越来越坚定。2013年春节期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支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学习,教育部也下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以及领导人视察曲阜,出席孔子诞辰日并在世界儒学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前所未有的。一系列的信号彻底打消了我们的顾虑,我们也就放心大胆的去做这件事情了。所以说,2014年到2015年时间虽然短,但是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
经典诵读方向没问题,很正确,但是中学里面特别是高中阶段学习紧张,时间从哪儿来?初期阶段,我通过观察发现,下午课前预备阶段基本上是一个自由状态,学校没有统一安排,班级没有自主任务,大部分班里面学生吵吵闹闹,等待上课。于是就和年级主任们商量,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这个时间读一读必背古诗文,或者是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上课铃响就能进入状态。这样读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感觉挺好。我又提出,我们是不是可以一、三、五读课本,二、四、六读点经典呢,大家也接受了。开始是高中读《论语》,初中读《孝弟三百千》,2017年秋季开学之后,诵读内容全部回归《论语》。
政策清晰,经典的好处老师们都明了,时间紧没关系,我们领导班子共同商量对策。每周腾出一节课专门读书,每天下午课前15分钟读书,重大活动开头结束读书,每周开放30分自愿读书,建立空中教师读书打卡群,全员利用边角时间读书。虽占用了一点文化课时间,俗话说得好"磨刀不误砍柴工",实践证明,学习成绩、升学率都得到了大幅攀升。你看,这是我们最近三年取得成绩的数据:
2016年:高考参考人数1303人,大文大理二本B类以上达线909人(69.8%),一本达线362人(27.8%)。
2017年:高考参考人数1160人,大文大理二本B类以上达线835人(72%),一本达线306人(26.4%)
2018年:高考参考人数1001人,大文大理二本B类以上达线856人(85.5%),一本达线369人(36.9%)。
三年来的中考成绩,综合排名连续三年保持全市第三,并且跟第二名的差距非常小了。
以上这些数据在2016年之前是不可思议的。
《中庸》所谓:道并行而不相悖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言之有理啊!优异的成绩既是我们坚定不移推广读经的底气,也是读经成果的一个展示,不能说全归因于读经,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读经平和了大家的心态,提升了师生的士气与自信,促进了我们的管理,对提高成绩,推动高考和中考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不仅如此,还发挥了省示范高中的示范性和辐射性,影响和带动市内部分学校陆续开始了经典诵读。共向兄弟学校赠送两千多册《论语》。
去年6月,忻州市教育局下发了《国学经典进校园实施方案》,并在我校召开了经典诵读现场观摩会。
忻州实验中学的经典诵读和传统文化学习引起了省、市一些领导的关注,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去年被评为忻州市首批“文明校园”。
问:开展读经需要另外配备师资吗?管理怎么进行的,老师们受益如何?
答:为了从理念上达成共识,每年都派老师外出学习。前几年老师们去大同国学那边多一点,基本每年都有,我们也去南京诚敬仁、山东淄博、曲阜等地,学校还不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中华书局举办的“中华诵”系列经典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去年开始完完全全回归读经教育。2017年正式开启道中研修模式,成为集中式、主题式、体验式的规模学习活动。
每次学习后我们都会组织传统文化的学习心得交流汇报会,管理干部一组,高中班主任一组,初中班主任一组,分为三组进行心得交流。老师们的体会也是很深的。最后从三个组里面再选出优秀代表面向全体教职工做分享。通过培训,大家基本上能够统一认识,读经的共识基本上形成了。
2017年暑假,我们的全体管理干部和新高一、初一班主任共五十九人,分四批赴道中书院本部参加培训。剩下的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六小篇”研习。通过学习的效果来看,多数人对读经是接受的。还有一些疑惑就是会不会影响到教学啊?不讲哪能懂啊?除了读经典要不要再增加一些其他的活动?当然学校辅助的文化活动也是很多的。
不说高考、中考,我们过不了今天;光说高考、中考,我们过不了明天。优异的成绩既是底气也是果实。老师们对升学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特别是高中面临升学,初中相对而言是比较好的,初中压力没有高中大。包括我自己在内,学校老师们的心都是很纯粹的,都想把学校办得更好。我们不能因为读经冲击了教学,教学成绩不能受了影响,这是一个底线。我也经常跟大家交流,读经是扩大学生的人生格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提高升学率是有帮助的,我们不是为了读经而读经。高中生更需要读经典,因为他的黄金时间已经过去了,初中以前没有受到这样的教育,这么好的教育现在必须让他了解。为了孩子的成长,为了家庭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这是我们学校必须要担当的一份责任。我们常常把立德树人挂在嘴上,但是说实在的,长期以来,德育比较空洞,不好入手。现在通过读经能够把这些做人、做事的圣贤教诲内化到自身,从而也就落实了德育,我认为读经是最有效的德育,再没有比读经更好的办法。
在读经方面,我们遇到的阻力相对而言是比较小的。我们利用的都是一些边角的时间,大家基本都能接受。至于老师接受也有一个过程,也有人说光读有什么用,得讲一讲?现在时间的安排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如果再拿出一些时间来大家肯定有反弹。这一点点时间,我们只能用来读,是顾不上讲解的。我给老师的说法是,如果你想讲我不反对,可以自己去找时间,反正这个时间不能动。事实上,现在一些语文老师也经常利用课堂和自习时间来给孩子们讲一讲,那个时间得靠他自己去找,因为好多时候孩子们在倒逼老师,经常要问这问那,老师如果对这些经典内容不熟悉,或者解释不清是会感觉颜面扫地的。至于家长方面没有什么阻力,因为我们的学生都是住校的,家长也乐得孩子在校期间能学习这么多的经典,回家以后说话也总能引经据典,而且变得更懂事,更孝顺了,家长也是乐观其成。
那么为什么说读经能开启这样的局面呢?我想概括一下,因为读经有它的特点:
接地气——我们学习诵读的是古圣先贤的智慧,亘古今,通天地,是大根大本,弥久历新,这也是我们当前最迫切的需要。
低成本——推广读经,只要有一本书就可以了;有老师参与更好,没老师参与同样能开展。其他方面的成本也是很低的。
易操作——无所谓老师关注不关注,也无所谓有没有老师带。只要定好时间,给学生安排下去,开始读就可以了,很简单。
有实用——确实现在推广读经我们也能得到现实的功利,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大家接受起来还是相对要容易一点。一个学校,只要有一个人读经,经典就能读起来!一个学校,校长读经,经典就能读起来!
问:您率先垂范,大量读经,自身有什么感受?老师们有哪些变化?
作为学校领头人,身先士卒是本分,我2016年开始老实大量,目前已完成一百遍的篇目:《论语》(重点)、《大学》、《中庸》、《孟子》、《老子庄子选》。《诗经》读了十几遍,目前正在读《易经》,学习《65文集》,去年元旦以来每周一参加千年书院直播的季谦先生晨训学习。这是我今天的打卡内容:
【姓名】杨宝钧
【时间】2019年5月19日
【读经内容】
《论语·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各1遍(累计770遍)
《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各1遍(累计674遍)
《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各1遍(累计605遍)
《易经·<周易本义>序、卦歌、图书》80遍
主要是经典的智慧无穷啊!工作性质的因素,工作量大,事情多,加上自己性格内向、为人老实,难免有一些压力。通过大量读经,我变得越来越自信,之前认为老实是自己的缺点,从经典中发现,这是做人的根本,是最大的优点,于事信心满满,工作上感觉轻松了,心情平和、悦乐,对经典更是爱不释手。妻子在我的感召下也读起了论语,从有一搭没一搭变成乐在其中,就连岳母也非常喜欢来我家,我和妻子姊妹都读,家里读书氛围越来越浓,岳母劝他们常来我家,说"读书好啊,你们都去读书"。就这样,姊妹们也成立了家庭读书群,每天在群里读书打卡,其乐融融。侄儿外甥们更是常来我家,最多一次一年就有五人同时在我们校参加高考,在书香氛围中,孩子们的成绩都有提升,且亲情浓浓,相处得非常融洽,得益于经典智慧。国家大力度提倡"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前提是书香社会,书香社会的前提是书香家庭,书香家庭我们的极致就是经典。
学校现在将经典诵读上升到信仰的高度。读经教育是素质教育最好的尝试。教师不能做到“与经典同行,和圣贤为伍”,是绝计不能胜任“灵魂工程师”之职的。老师们读经后受益良多,其中有几位老师变化很大。客观来说,我们的老师都是责任心很强的,也很有爱心,我们的管理干部同样是很负责任的,这一点很难得。在读经方面,有的人悟性比较强,有的慢一点,我们也不强求。我跟老师们交流,读经典并不是想让我们工作上有多大的提升,关键是大家平时太辛苦了,身体累没办法避免,我不想让大家心上也累,通过读经能让我们得到放松,能让我们的心态保持平和,同时也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人生格局也得到扩大,精神方面可以和身体方面做一个抵消,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很有感觉的,把读经作为自己终身学习的方式之一,无论多读少读,只要读,就会受益。我自身读经感触很大,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希望我们的老师都成为乐学向道的君子。
问:孟金松老师您好!您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令人感动,这个动力源泉是什么?
答:传统文化断层了百年,文化的凋零,对我们伤害太大了,而且是内伤啊,我们老中青三代人渐渐远离了圣贤的教诲,人们远离精神家园的结果就是:即使经济条件好了,我们的心灵却空荡荡的,浮躁、冷漠、孤独,极端,这都是缺乏精神润泽的结果啊!看着学校学生们渐渐长大,作为一名老师,我的心是很自责的,我站在学生面前,我跟学生说:老师欠你们一部经典。我把经典带给你们,我上对得起列祖列宗,国家社会,中对得起自己,下对得起子孙后代。适逢国家领导人英明智慧,高瞻远瞩,提出大力度弘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文化自信来自教育,倡导"传统文化进校园,经典诵读进课堂"。我太激动啦!我们有本啦,《孟子》曰:有本者如是啊!这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学校孩子们的品德教育可以落地啦!
问:孟老师,您主抓读经教育,有哪些举措?
答:首推成立播明书院。
先说第一点,举办书院。2016年的秋天我们成立了播明书院,书院是一座独立建筑,拥有五间教室,其中两间读经教室、一间主题阅览室、一间书法教室兼党员活动室,还有一间计划开辟成演礼教室。书院的定位是:引领全校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启蒙教育,把书院建成传统文化学习的基地,德育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员党性教育的一个强大阵地,成为忻州实验中学的文化地标,出思想出理念,培育精神,塑造文化。活动内容上以读经、书法教学、研讨讲学培训,以及《说文解字》的入门学习,《做孩子一生的贵人》的学习为主,书院也在周末开设教职工子女的读经班,引领师生、家长、子女共同学习。
书院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结合起来,实现了功能上的延伸与拓展。我们的阅览室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阅览室,有传统文化类的书籍,也有党的系列理论书籍和领导人的系列著作;我们的书法教室同时也是党员活动室,党建氛围浓厚,“三会一课”和很多教研活动常常在这里举行,书院的氛围很好,窗明几净,清净舒适,大家也很愿意到这儿来参加活动。
二是开办家长课堂基本上是一个月一期,以《朱子治家格言》的学习为主,也掺杂一些心理学方面、家庭教育方面的讲座,以及“好父母,好孩子”的系列课程,还有亲子课堂。我们也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特色活动,比如说每年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要组织师生祭扫革命烈士陵园,中秋节要举行拜月活动,六月有成人礼,重阳节也会邀请老师们的父母亲来学校参观、座谈,孩子们也去敬老院陪伴老人,做义工,周末或假期回家以后,还要做家务、读经典,给长辈尽孝。这学期也开展了“我与论语”征文活动,学生们热情很高,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写的质量很高。
在立体育人方面,我们所有的大型活动都要求要有传统文化元素的体现。毕业典礼上有成人礼,也有经典诵读,各种晚会上有传统文化节目表演,校运会开幕式上有经典诵读表演,每年的校园文化节上也有很多传统文化项目。办公楼前的LED显示屏上也会在传统节日和二十四节气时推送相关的内容,也有“每日经典”推送。
用三句话总结:
在家里,先生和太太一读经,夫妻就贴近了。
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一读经,师生就贴近了。
在社会,人人积极参与读经,民风就和谐了。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记:由于时间的关系,杨校长和孟老师还要赶回学校,更多的经验交流我们期待下次见面。他们风尘仆仆的来,又匆匆忙忙的离开了,虽然短暂,令人感动,回味无穷。祝福两位有大情怀的教育家造福学校师生,造福更多的家庭!
延伸阅读:
微信名:道中書院
共學適道|守先待後
微信ID:daozhongdujing